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A JOKE ?
有個肉販看到有隻狗走進他的鋪子裡吃了一驚,肉販把狗噓走,可是沒多久這隻狗又跑回來,所以他探頭看了一下這條狗才發現狗嘴裡有張小紙條。
He takes the note and it reads "Can I have 12 sausages and a leg of lamb, please? The dog has money in its mouth, as well."
他拿起紙條,紙條上寫著"麻煩給我12條香腸和一條羊腿,錢就放在狗嘴裡"
The butcher looks inside and, lo and behold, there is a ten dollar note there. So he takes the money and puts the sausages and lamb in a bag, placing it in the dog's mouth. The butcher is so impressed, and since it's about closing time, he decides to shut the shop and follow the dog.
肉販低頭看了一下,哇!還真的有十塊錢耶!所以他收了錢,把香腸和羊腿放入袋子裡以後再放到狗嘴裡。肉販對這隻狗實在太訝異了,想想又剛好快打烊了,他就決定收攤然後跟著這條狗看看。
So off he goes. The dog i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hen it comes to a level crossing; the dog puts down the bag, jumps up and presses the button. Then it waits patiently, bag in mouth, for the lights to turn. They do, and it walks across the road, with the butcher following him all the way.
他們沿著路走,來到十字路口的時候這條狗就把袋子放下,跳起來按了行人通行鈕,再叼起袋子耐心地等綠燈亮起,再行通過這個路口,當然肉販還是緊緊跟著它。
The dog then comes to a bus stop, and starts looking at the timetable. The butcher is in awe as the dog stops a bus by pulling its left leg up and gets in it. The butcher follows the dog into the bus. The dog then shows a ticket which is tied to its belt to the bus conductor.. The butcher is nearly fainting at this sight, so are the other passengers in the bus. The dog then sits near the driver's seat looking outside. As soon as the stop is in sight, the dog stands and wags its tail to inform the conductor. Then, without waiting for the bus to stop completely, it jumps out of the bus and runs to a house very close to the stop.
接下來這條狗來到公車站,開始盯著時刻表瞧。肉販很震驚這條狗居然懂得舉起左腳來攔車,然後搭上了這台公車!肉販跟著上了車,狗把綁在項圈上的車票秀給車 掌看,看到這一幕,肉販就像其他的乘客一樣簡直要暈倒了。狗狗接著坐在司機旁邊看著窗外,當下一個站牌出現,它就站起來跑去車掌那兒搖尾巴示意他要下車 了,不等公車完全停妥,它就迫不及待地跳出公車往一間離站牌不遠的房子奔去。
It opens the big Iron Gate and rushes inside towards the door. As it approaches the wooden door, the dog suddenly changes its mind and heads towards the garden. It goes to the window, and beats its head against it several times, walks back, jumps off, and waits at the door. The butcher watches as a big guy opens the door, and starts abusing the dog, kicking him and punching him, and swearing at him.. The butcher surprised with this, runs up, and stops the guy.
它打開了院子的大鐵門,衝向房門,當它接近那道木門的時候忽然改變主意往花園跑去,它朝向窗戶走去然後用頭去撞它好幾次,然後再跑回房門前等候。肉販看到一著彪形大漢開了門,然後開始凌虐這條狗!他打它、踢它、還大聲咒罵它!肉販實在不能忍受這種事,就跑去阻止這傢伙!
"What in heaven's name are you doing? The dog is a genius. He could be on TV, for the life of me! "To which the guy responds: "You call this clever? This is the second time this week that this stupid dog's forgotten his key."
"你它馬的在幹什麼!?這是一條天才狗耶!我用我的性命擔保它絕對可以上電視!"
這男人就回答肉販:"你說它聰明?這是這條笨狗第二次忘了帶鑰匙!"
Moral of the story.....
You may continue to exceed onlookers expectations but shall always fall short of the boss' expectations.
It's a dog's life after all.....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不管你再怎麼拼命,老闆都不會滿足的!
這就是做為一條狗的宿命....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名詞解釋
Symptom是指病人自己主觀感覺到的不正常情況。它可以是慢性的(chronic)、復發的(relapsing)或者緩解的(remitting)。它可以惡化(worsen)或者逐步改善(become better或者convalesce)。疾病可以是有症狀的(symptomatic)或者是無症狀的(asymptomatic)。Constitutional或者general症狀是影響全身的,而不是僅僅影響某個器官或者部位。患者主述稱為chief complaint、presenting symptom或者 presenting complaint,它指病人看病的原因。而最終導致診斷(diagnosis)的症狀稱為主要症狀(cardinal symptom)。Sign是醫生或者其他人觀察到的某種事實或者特徵。Medical sign是醫生在體檢 (physical examination)過程中發現的某種醫學事實或者特徵。當然也可能醫生與病人都注意到了某種狀況,那麼它可以既是symptom也是sign。比如,疼痛(pain)只能是symptom,因為醫生無法感受到病人的疼痛。而血細胞數量值只能是sign,因為病人無法感知。不能混淆sign和indication,後者是使用某種治療方法的根據,在中文中似乎也翻譯為症狀。對臨床症狀的解釋是症狀學(semiotics)。醫生的檢查檢驗通常稱為test。
Healthy是指身體、精神及社會活動方面都健全,而illness指所有無法達到這一標準的狀況。Illness也叫ill-health或者ail。Health care指通過醫療、護理及相關職業來預防、治療和管理疾病並確保身心健康。在當今社會,patient的同義詞是health consumer或者health care consumer;它往往是政府機構、保險公司和患者團體的用語。急診狀況是medical emergency,而急診部門是emergency department或者emergency ward。Drug是食物和器械之外的任何影響生物體機能的化學物質。它除了治療疾病,還能改變行為或者改變精神狀態以帶來愉悅。Medications通常是醫藥公司的具有專利的產品。不受專利權保護的藥品是generic drugs。
Medicine的含義是通過檢查、診斷和治療來維持和恢復患者的健康,通常翻譯為醫學。它也有藥品的含義。廣義上,它包括任何醫學專業,但是在醫學界,medicine(不需要手術)和surgery(需要手術)構成兩大專業。Medical doctor、 medical practitioner或者physician是醫生的統稱,需要註冊並持有執照。而其中medical practitioner是最容易理解、最中性的字眼。它包括了專科醫生(medical specialist)和一般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如家庭 醫生。歷史上它曾包括內科醫生(physician)、外科醫生(surgeon)以及藥師(pharmacist)。單獨用doctor指的醫生可能與其他學科的‘博士’相混淆;doctor在拉丁文中是‘老師’的意思。doctor of medicine或者medical doctor是醫生的準確名稱。
在北美,physician的含義和doctor of medicine一樣。但在北美以外,它主要被翻譯為‘內科醫生’,與外科醫生相對。這是該詞的傳統含義,主要強調通過使用藥物而不是通過手術來治療病人。在美國,與這個意義對應的同義詞是internist。但無論在歐洲還是北美,physician and surgeon都是一個對醫生的尊稱,無論何種專業領域。美國和加拿大的醫學委員會(medical board)都用這兩種詞彙來指稱任何醫生。護理人員(nurse practitioner)不能稱為physician。臨床醫師是clinician。 Resident physician或者resident是住院醫生。也叫做house officer。他們必須從經過認證的醫學院畢業並獲得相應的學位。第一年的住院醫生也叫intern,即實習生。實習期或者實習身份叫internship。他在一個合格的physician指導下在醫院(hospital)或者診所(clinic)從事醫生的工作。在這個階段完成之後,他也可能有一個fellowship時期,專門研究某個細分的醫學領域。在大多數國家,住院醫生階段(residency)通常是成為合格醫生所必須經過的過程。通過了這個階段的醫生叫 attending physician、attending或者consultant。
Charlatan是達不到標準,只為了獲得利潤而行醫的人【版主註:怪醫黑傑克應該就是這種吧!】。古羅馬人有個詞叫archiater。所謂的宮廷醫生(court physician),比較接近中文‘太醫’的含義,診斷並治療後,或者診斷後不治療就離開的患者叫outpatient(門診患者),而住院治療的患者叫inpatient。入院叫to be admitted。
醫院稱為hospital,通常提供住院治療;診所稱為clinic,通常只接受門診患者,比醫院規模小。Hospital和hotel同源;而clinic和incline同源,因為病人歷史上是斜躺在床上接受治療的。注意,在使用hospital這個單詞時,美國和其他英語國家不一樣,通常需要一個冠詞。如,in the hospital;但在英國及其他國家,in hospital。
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富士通發佈最新支援USB 3.0的橋接晶片 (轉)

如果現在要討論最快的外接傳輸介面是什麼?我想那一定是「USB 3.0」的介面裝置最為讓人印像深刻了吧!由於傳輸效能可是遠超越了目前市面普及率相當高的「USB 2.0」的傳輸裝置,相當具有潛力的最新技術。不過「USB 3.0」的推廣好像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之後就沒有什麼的突飛猛進的相關消息傳出,不過就在昨天(27日)富士通終於付出實際行動,發佈一款可以支援「USB 3.0」的晶片樣本─「MB86C30A」,是為MB86C30系列中的第一款USB 3.0IC,並且估計預期銷售量為每月100萬顆,看來想要一賭「USB 3.0」的真正實力已經不遠了。
從富士通的官方網站上可以得知,該晶片本身是採用目前最新的「USB 3.0」規格與SATA介面做橋接。最廣泛的應用裝置應該就是外接式硬碟了,了解到「USB 3.0」裝置與PC周邊裝置連接傳輸時,比「USB 2.0」規格傳輸效率高出將近10倍,優異的效能表現且又可向下相容「USB 2.0、1.1、1.0」等版本裝置,比起現役或是前代的USB裝置傳輸表現確實要來的好上許多,晶片本身除了橋接功能外,還搭載一個高速加密/解密引擎,能將傳輸至外接裝置的資料做及時性的加解密、提供高安全性,且不會影響USB 3.0的傳輸速度。
雖然現在談「USB 3.0」還算是有點早,看情況想要普及好像要到N幾年以後了吧!不過知道有即將量產支援「USB 3.0」晶片推出也算是好事,畢竟這也是一個階段性的突破!屆時必定會有支援USB 3.0的裝置推出,享受高速傳輸的快感吧!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How about your english ?
在考試時因為過於緊張,看到地上標線是向左轉 ,
他不放心的問道:「 Turn left ?」
監考官回答:「Right。」
於是他立刻向右轉。 很抱歉,他只好下次再來。
* * * * * * * * * * *
某人刻苦學習英語, 自以為終有小成。
一日上街不慎與一老外相撞,忙說:「I am sorry。」
老外應道:「I am sorry too。」
某人又道:「I am sorry three。」
老外不解,問:「What are you sorry for?」
某人無奈,道:「I am sorry five。」
* * * * * * * * * * *
某男,粗通英文,至使館,有表要填,有一欄是Sex。
該男思之久已,毅然下筆:「Once a week 。」
簽證官觀後暴笑曰:「This item should be filled in with male or female!」
該男頓時赧顏,思之,填下﹕「Female。」
官楞之,曰:「Shouldn't it be male?」
男急釋曰: 「I am a normal man, so I have sex with female。」
* * * * * * * * * * *
有位國內來的女士,某日紐約曼哈頓名牌衣飾大減價,她去揀減價物品,選來選去,終於挑到一件,但樣式新潮,不敢確定是女裝還是男裝。
正巧一位又高又壯又黑的男服務員朝她走過來,
就用英語問他:「 For girl or boy ?」
黑人回答:「Unisex!」
她聽成「You need sex 」,豈不是性騷擾?
又怕自己聽錯,露出錯愕懷疑的神情。
黑服務員見狀,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解釋:「U - N - I - SEX!」
這次她聽的很清楚「You and I Sex 」,立即找黑人上司理論,心想可趁機會大大地敲一筆。
經理解釋說:「這件衣服男女都可以穿,Unisex 是中性的意思,構不上性騷擾。」 她敲竹槓的興頭完全落空。
* * * * * * * * * * *
一位老兄獨自到紐約出差,工作之餘,打算看看風景名勝,為此他查考了大量的資料,選擇去自由女神像。
為了週全,甚至把負責自由女神參觀的聯繫電話都找到了 ...666-2613 。
於是,他叫了輛計程車準備出發,
下面是他和計程車司機的談話:
計程車司機問道:「Where do you want to go, Sir?」
老兄不知道自由女神像英文稱為「 Statue of Liberty 」,他想自由應該是 FREE,女神大概是 WOMAN,於是回答司機:「 FREE WOMAN !」
司機聽成「免費的女人」,馬上道: 「What?Oh! Hey man, here is America, nothing is free!」 (「什麼?喂!老兄,這裡是美國,樣樣都要花錢,沒有免費的玩意兒!」)
老兄:「Oh!How come !I read it from yellow page。 See, here is the phone number, 『sex-sex-sex two-sex-one-free 』。」
* * * * * * * * * * *
辦公室有老外同事要找老闆秘書Mary,碰到一中年女同事問:「Excuse me, are you Mary?」
女同事心裡竊喜,竟然有老外問我是否已婚,於是吊他胃口回答: 「not today」
老外:「?」
* * * * * * * * * * *
某公司經理叫秘書轉呈公文給老闆,「報告老闆 ,下個月歐洲有一批訂單, 我覺得公司需要派人去和他們開會。」
老闆在公文後面短短簽下:「Go a head!」
經理收到之後,馬上指示下屬買機票、擬行程,自己則馬上整理行李。
臨出發,被秘書擋下來。
秘書:「你要幹什麼?」
經理:「去歐洲開會啊!」
秘書:「老闆同意了嗎?」
經理:「老闆不是批 go a head 嗎?」
秘書:「你來公司那麼久,難道你還不知道老闆的英文程度嗎?
老闆的意思是:『去個頭!』」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馬雅曆法預言2009日全食、2012年世界末日?
成為許多人討論的話題焦點;事實上,根據精通星相的古馬雅人,他們幾千年前就算出2009年會出現日全食,甚至還預測2012年12月21日是地球末日,這樣的驚悚預言,最近就被搬上大銀幕。
古馬雅曆法末日預言,指2012年世界末日到來;突如其來隕石如雨點般從天而降,一時之間天搖地動、地殼崩裂,全球各地吹起比大樓高的巨浪,美麗的地球不再,成了人間煉獄。
這天是世界末日,根據古馬雅文明曆法,它預言第五個太陽紀結束時,將是地球末日,換算成西曆,這天是2012年12月21日;美國好萊塢看中這個有趣題材,將它拍成電影,以逼真的電腦動畫模擬出相當駭人的末日景像,讓人看了不禁毛骨悚然。
其實馬雅人所說的2012年12月21日,指的應該是人類文明結束的日子,代表人類在精神和意識方面,開始覺醒和轉變,從而進入新的文明;把這個變化說成世界末日,想像力實在是豐富,不過也不要因而小看古馬雅文明。
事實上,馬雅的天文和曆法,比全世界其他文明的天文曆法更先進,他們甚至幾千年前就算出2009年會出現日全食,這樣的神奇本領,真的讓人佩服。
浙江天荒坪水庫是全球最佳觀測點
據專家介紹,當月球繞地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三個天體連成一線時,月球就遮住了太陽光,從地球上看來,太陽也就缺掉了一塊,甚至是全部都看不見了,這就是日食。日全食是日食天象的一種,即太陽全部被月球遮掩。由于日全食帶極其狹窄,每次日全食世界上僅有較少地區才能看見。2009年7月22日10時34分前後出現在安吉上空的日全食,是本世紀我國境內最壯觀的日全食,持續時間長達5分4秒,安吉也將成為全世界看到日全食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
每一次日全食的出現及其觀測,都是國際天文學界的一件大事。為了選取這一天文奇觀的全球最佳觀測點,巴薩喬夫教授在國家天文臺首席科學家顏毅華博士、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博士的陪同下,不久前先後考察了上海金山、德清縣莫幹山和安吉境內的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及杭州等地進行選點,經過科學預算和實地踩點,最終發現位于東經119°35′、北緯30°27′、海拔758米的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是最佳觀測點。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選狼還是選獅子
上帝還給羊群找了兩種天敵,一種是獅子,一種是狼。
上帝對羊群說:「如果你們要狼,就給一隻,任它隨意咬你們。
如果你們要獅子,就給兩頭,你們可以在兩頭獅子中任選一頭,還可以隨時更換。」
這道題的問題就是:如果你也在羊群中,你是選狼還是選獅子?很容易做出選擇吧?
好吧! 記住你的選擇,接著往下看。
南邊羊想,獅子比狼兇猛得多,還是要狼吧! 於是,它們就要了一隻狼。
北邊羊想,獅子雖然比狼兇猛得多,但我們有選擇權,還是要獅子吧! 於是,它們就要了兩頭獅。
狼進了南邊羊群後,就開始吃羊。狼身體小,食量也小,一隻羊夠它吃幾天了。這樣羊群幾天才被追殺一次。
北邊羊挑選了一頭獅子,另一頭則留在上帝那裡。
這頭獅子進入羊群後,也開始吃羊。獅子不但比狼兇猛,而且食量驚人,每天都要吃一隻羊。
這樣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殺,驚恐萬狀,羊群趕緊請上帝換一頭獅子。
不料,上帝保管的那頭獅子一直沒有吃東西,飢餓難耐,撲進羊群,比前面那頭獅子咬得更瘋狂。 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連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邊羊群慶幸自己選對了天敵,又嘲笑北邊的羊群沒有眼光。
北邊羊群非常後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換天敵,改要一隻狼。
上帝說:「天敵一旦確定,就不能更改,必須世代相隨,你們唯一的權利是在兩頭獅子中選擇。」
北邊羊群只好把兩頭獅子不斷更換。可兩頭獅子同樣凶殘,換哪一頭都比南邊羊群悲慘得多,它們索性不換了,讓一頭獅子吃得膘肥體壯,另一頭獅子則餓得精瘦。
眼看那頭瘦獅子快要餓死了,羊群才請上帝換一頭。
這頭瘦獅子經過長時間的飢餓後,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自己雖然兇猛異常,一百隻羊都不是對手,可是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羊群隨時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裡,讓自己飽受飢餓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餓死。
想通這個道理後,瘦獅子就對羊群特別客氣,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
羊群喜出望外,有幾隻小羊提議乾脆固定要瘦獅子,不要那頭肥獅子了。
一隻老公羊提醒說:「瘦獅子是怕我們送它回上帝那裡挨餓,才對我們這麼好。
萬一肥獅子餓死了,我們沒有了選擇的餘地,瘦獅子很快就會恢復凶殘的本性。」
羊群覺得老羊說得有理,為了不讓另一頭獅子餓死,它們趕緊把它換回來。
原先肥壯的那頭獅子,已餓得剩下皮包骨頭了,並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道理。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點,它竟百般討好起羊群來。
而那頭被送交給上帝的獅子,則難過得流下了眼淚。北邊羊群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後,終於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邊羊的處境卻越來越悲慘了,那隻狼因為沒有競爭對手,羊群又無法更換它,它就胡作非為,每天都要咬死幾十隻羊,這隻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的血,還不准羊叫,那隻叫就立刻咬死那隻。南邊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歎:「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要兩頭獅子。」
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選擇題,據我多次親自嘗試的經驗,如果問歐美的朋友,大多數人都會選獅子,但是如果拿來問我們自己華人,大多數人都會選狼(包括我自己)。
領悟到了嗎? 握有決定權的才有生機,否則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兒了…!
潛能密碼:當你覺得你的快樂是別人帶給你的,那麼,你將永遠不快樂,因為, 你必須時時仰望著別人的臉色與情緒來決定你的喜怒哀樂。
當你覺得你是所有快樂的滿足的來源,那麼,你就是那個時時處於快樂天堂領悟的人, "你 決定你自己的一切。"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Super 35mm films
當初制定膠片畫幅尺寸的時候,膠片上都給音軌留了位置。但後來覺著留出來的位置在前期也用不上(錄音大都錄在獨立的機器上),放著可惜,特別是16mm,畫幅那麼小,如果能再“寬一點”,畫幅面積就會增加不少。於是,16mm率先把音軌的位置占了,變成了Super16mm。雖然高度不變,寬度只多了2.1mm,但畫幅面積一下多了20%。的確有“差一點就差很遠”的感覺。
畫面尺寸變了,一些相應的設備也會發現變化,但使用的膠片本身並沒有區別。標準35mm畫幅由於本身面積大,加上寬銀幕技術,一直沒想著要搶佔音軌的位置。進入90年代,數碼技術在電影後期中逐漸運用,底片掃描成為後期製作的必須環節。更大的底片面積。就意味著在同樣的掃描精度下,能獲得更精細的畫面。於是的需求自然產生。
Super 35mm比標準35mm寬了3mm。高度增加2.6mm(幀之間的間隔變小)。畫幅面積足足多了32%,效果顯著。最有意思的是,愛迪生老師發明的電影膠片原來就沒有聲軌的位置,比較一下發現,一百年前的電影膠片畫面基本上就是超35mm。
隨著膠片顆粒更細、掃描精度更高,超35成為一種十分方便的格式。它的方便在於後期可以“再構圖”。超35拍出來是個1.33的畫面,後期剪輯時,可以裁成1.85的畫面,也可以裁成2.35的畫面,還可以裁成4:3或16.9的電視畫面。這樣一下子變出幾個不同版本的電影。這樣就能同時兼顧電影市場、有線電視、DVD市場。
特別是DVD可以發行“全屏版”、“劇場版”、“寬銀幕版”,超35出現後,電影的前期拍攝就基本上不是超35就是變形35了。之前的標準35mm逐步被超35mm取代。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影片製作流程
2、資金-每部電影都不能沒有雄厚的資金
3、選擇導演、演員 -國際電影製作中導演只需要負責好電影拍攝的任務。在國際化的電影製作中是劇本選擇導演,而不是導演選擇劇本。製片人在電影籌備時還要擔當起選擇演員的任 務。在一部成功的電影中不僅要有很棒的劇本、很好的故事情節、好的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參與。明星是電影中閃亮的焦點,也是電影票房的保障。
4、組攝製組,進行拍攝。
5、電影剪接-在美國的商業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接權利的、都是由製片公司進行剪接。
6、發行商-商業電影中發行商和製片商不一定是同一家,發行商是通過競爭來取得發行權。
7、發行海報,廣告宣傳。
8、電影國際發行,發放電影配音權,剪編權。
9、參加電影節。
發展階段:
劇本創作:
劇本包括,劇情、角色性格、影片趨向、後期所需的場景等,及大概的製作費用,一個好的劇本要做到故事生動,但花費也要壓低。 比如找誰來演,有多少人參與,要租用什麼樣的場景,需要什麼樣的特效,具備什麼樣的道具。一本劇本就像一本食譜。廚師是導演,演員是佐料,劇情就是蔬菜。此外製片人需要開始找指定的演員及導演。
前期製作(1):
前期製作主要包括:製片人預算出大概的製作費用,找投資者及演員和導演簽約合同。行政製片人一般幫製片人處理法律問題或者提供現金的。副製片人主要負責尋找投資者或給劇本添加意見
前期製作(2):
假如找不到適合的演員和投資者,製片商將停止工作。電影製作啟程,製片人集合剩餘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會負責電影製作的各個方面包括尋找適合的演員,需要租用的場景,拍攝進度表等等各種細節安排。
拍攝:
電影製作的重點,導演、演員及所有工作人員按照之前所安排的流程拍攝電影。
後期製作:
後期製作主要是編輯,導演和編輯會選擇最佳的"片斷",就是同一個鏡頭但不同細節。第一版是基本無任何刪除的所謂的導演剪接版擁有所有的片斷,導演剪接版這個版本會給製片商及投資方先看,有時候也會給相關的專業人員。
假如是商業片這個版本也會讓選定的觀眾看,根據製片商及觀眾的品味會繼續編輯。最後給電影補上需要的配音及特效。
發行:
最後一步就是發行,發行商主要負責電影的宣傳,電影拷貝的分佈計畫,推廣這部影片吸引更多的影院放映。成功的話製片商會拍續集或者發佈更多的相關產品。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專家吐真言 - 紀 小 龍
紀小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軍解剖學組織胚胎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委員會委員、全國全軍及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每年在病理會診中解決疑難、關鍵診斷1000例以上。
說到病理學,老百姓瞭解得不多。在國外叫doctor's doctor,就是“醫生的醫生”。因我們每天干的活,都是給醫院裏每一個科的醫生回答問題。並不是我們有什麼特殊的才能! ,而是我們都有一台顯微鏡,可以放大一千倍,可以看到病人身體裏的細胞變成什麼樣子了,可以從本質上來認識疾病。
最好的保健就是順其自然
我認為,最好的保健是順其自然。不要過分強調外因的作用,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運動的規律,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小孩、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自然之道。大家都吃保健品,保健品毫無作用。男人喜歡補腎,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補腎。男性的強壯和性能力,是由身體裏的男性激素決定的,不是用什麼藥物、吃什麼食物能夠補充的。
化妝品只能用作心理安慰。有的人皮膚乾燥,抹一點潤滑的保持水分,那是可以的。但是想用化妝品變得年輕,今年20明年18,那你就上大當了, 能變美白,更是胡扯。
皮膚的黑和白,決定於皮膚裏黑色素細胞產生的色素多和少。我去美國的時候專門考察過,黑人、白人皮膚裏的黑色素細胞都差不多,差在細胞產生的色素是多是少。你以為抹了藥,就能讓細胞產生的色素多一點或少一點,這是做不到的。很多化妝品抹上去之後確實有效果,但它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等於刷漿,你的黑色素細胞是永遠不變的。
每個人的皮膚都有7層細胞。如果你去做美容,磨掉3層,就像原來穿著厚衣服,看不到裏面的血管,現在磨薄了,血管的紅色就明顯,看上去就紅潤了,像透光一樣。所以你做美容以後,會又紅潤又光亮,顯得年輕了。不過,人的細胞替補是有次數的,假如能替補50次,你早早的就消耗掉了,等你老了,再想替補就沒有了。
還有運動。咱們可以運動,但是不能透支。任何運動形式都有它最佳的頻度和幅度,好比說心跳,正常人1分鐘跳70下,你不能讓它跳120下、150下,那不是最佳的運動限度。運動的時候,不能超過身體裏細胞所能夠承受的限度。許多運動員都不長壽,因為他的運動強度超過了應該承受的頻度和幅度。就像蠟燭,燃燒得特別旺,生命一定很快就結束了。
我們說,平時大家心跳是70下80下,不過成年累月都是這種狀態也不是好事。如果你每個禮拜有一次或兩次,讓心跳達到100甚至120(最好不要超過150),你的血液加速流動,等於給房間來了一次大清掃。一個禮拜左右徹底清理 一兩 次,把每個角落裏的廢物都通過血液迴圈帶走,有助於你身體的代謝。
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
如果在門診看病,誤診率是50%,如果你住到醫院裏,年輕醫生看了,其他的醫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訪、討論了,該做的B超、CT、化驗全做完了,誤診率是30%。
人體是個很複雜的東西。每個醫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誤診率降到最低,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只要當醫生,沒有不誤診的。小醫生小錯,大醫生大錯,新醫生新錯,老醫生老錯,因為大醫生、老醫生遇到的疑難病例多啊!這是規律。中國的誤診和國外比起來,還低一點兒。美國的誤診率是40%左右,英國的誤診率是50%左右。
我們應該正常看待誤診。誤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太複雜,一時說不清,但是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原則:如果在一家醫院、被一個醫生診斷得了什麼病,你一定要征得第二家醫院的核實。這是個最簡單的減少誤診的方法。
有一些不是誤診的問題。比如說脂肪肝,它不是病。在20年前,不管哪本書上,都不會專門有這個詞兒,這全是B超惹的禍。有了超聲這個儀器,把探頭往你的腹部一放:哦!你是脂肪肝!這個詞就叫出來了。
我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我在解剖之前,先給超聲科打電話,讓他們推一個超聲機到解剖室,在打開腹部之前超一下,看有沒有脂肪肝,然後打開來驗證。有時候他們說:沒有,打開一看:這不是黃的脂肪嗎?有的正相反。所以超聲診斷脂肪肝是不準確的。
身體裏脂肪多,你的肝臟裏脂肪一定多,問題是脂肪多了,給你帶來什麼疾病沒有?我們做了很多解剖,沒有發現一個肝臟的硬化、肝臟的損傷,是由於脂肪肝引起的。有人說你現在是輕度脂肪肝、過兩年變重度脂肪肝,然後就變肝硬化,最後是肝癌,說這樣話的人沒有任何證據。
還有酒精肝,都以喝酒對肝損害最大。酒精叫乙醇,乙醇到了肝臟,在那裏分解,像剪刀一樣,把兩個碳的分子剪斷,最終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呼出去,水尿出去。如果你的肝臟裏都是這樣的剪刀,你害怕喝酒幹什麼?關鍵不是對肝的損傷,肝細胞死了可以再生,關鍵是對神經細胞的傷害。人體裏只有神經細胞是生下來多少個,一輩子都不會再增加一個,只會減少。喝酒每喝醉一次,都要犧牲一批神經細胞。
癌細胞是殺不死的
我對癌症的興趣,從70年代上學時候就開始了,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開始的時候充滿了幻想、充滿了激情。我認為,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來鼓搗癌症,總能鼓搗出名堂來吧!1978年第一屆招收研究生,我就直奔著癌症去了。結果搞了半天,發現原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每個新方法一出來,我就去鼓搗一陣,最後一個個都破滅了。
我感覺最悲慘的就是:送進來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已經全身轉移、擴散了,他還不明白,還想回去上學。我去查房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就問:爺爺,我什麼時候能夠上學啊?我怎麼回答?我如實告訴他, 面對這幼小的一個生命,我怎能說得出來?我如果隱瞞,等這個孩子到了最後階段,就會知道我是在說假話,我再去看他,他還能信任我嗎?中晚期的時候,你去治療癌細胞,想把癌細胞殺死,這個思路是錯的。
癌細胞是殺不死的!你不要指望通過醫學的辦法,來解決你的癌症問題。那麼要用什麼辦法呢?我打個比方:任何癌症,就像一個種子,你的身體就是一片土壤。這個種子冒芽不冒芽,長大不長大,完全取決於土壤,而不是取決於種子。種子再好,土壤不適合,它決不會長出來。怎麼改善這個土壤?這是現在研究的課題。
我們提倡健康體檢
早期的癌要治好很簡單,問題是怎能發現。傅彪最後也到我那裏去看病,他是肝癌。肝癌多數都經歷了乙肝、丙肝,然後是肝硬化,第三步到肝癌。細胞變成癌要5到10年!肝臟受到攻擊,1個變2個、2個變4個,像小芽冒出來一樣,然後一點一點長大。你每過半年查一次的話,它決不會長成兩三公分的癌!只要提前治,在兩三公分以前,肝癌都可以手到病除。
像傅彪這樣的案例,如果提前診治,不是老說工作忙,是完全有辦法挽回的。但是他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沒辦法控制了。他的肝臟切下來我也看到了,太晚了,不可能再活下去。那時別人還罵我說:人家手術以後不是好好的嘛!你怎說人家活不長?
我可以肯定他活不長。他的癌細胞像散芝麻一樣,在肝臟裏鋪天蓋地到處都是,怎能活得長?有人說換肝就可以了。癌細胞很聰明,肝癌細胞最適合生長的環境是肝臟,肝臟裏面長滿了,它就跑別的地方去了,等你換了一個好肝,四面八方的肝癌細胞都回來了!沒有用的!
我們有責任早期發現腫瘤、早期治療。如果是晚期,我建議針對生存質量去努力,減輕痛苦,延長生命。針對晚期癌症的治療不需要做,因為沒有用。
作為醫生,我給自己只能打20分。為什麼?有三分之一的病醫生無能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醫學只解決三分之一的病。而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決那麼多,我能打20分就很不錯了。
做醫生這麼多年,我有一種感慨:醫生永遠是無奈的,因為他每天都面臨著失敗。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膠片的儲存
儲存環境的溫溼度控制、庫房空氣流通與過濾、污染源的控制以及對於資料進行適當的檢測以瞭解並監控其典藏狀況等,均是預防性保存的重要項目。基本上,愈是低溫的環境,對於視聽類檔案的儲存壽命越有正面的影響,這個基本的原則是受到共同認定的。一般而言,儲存空間溫度每降6℃,保存壽命可增加一倍。至於到底要訂定多低的儲存溫度,基本上與成本效益有關。
一般的彩色影片作中長期儲存,也需要低於5℃餘的極低溼恆溫儲藏環境,至於需要真正作永久檔儲存的彩色影片,最好採用低達-20℃的恆溫冷凍儲藏環境。由於彩色照片與彩色電影片等檔案應該採用冷凍儲存,因此在典藏庫房之外,另外應該設有溫、溼度緩衝之回溫室。
數位檔案保存難度超乎想像
PC的普及除了帶給人類便利生活之外,也創造許多以數位格式存在的資料,包括電子郵件、各類檔、數位圖像等,但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套方式能夠妥善、完整保存值得留下的資料;例如數位相機已成為攝影主流,但其所拍攝的圖檔,有半數以上都只存在某顆硬碟當中,從來沒有拍攝者以外的人見過。
美國國會圖書館在過去幾年中花費龐大人力及金錢,希望整理出一套能夠將數位資料分門別類保存的管理系統,迄今仍未理出頭緒。因為軟硬體不斷進步,目前的主流格式可能很快被淘汰,以何種軟體格式或硬體設備儲存數位化資料就是項難解的問題。
先不論對於國家級的機構及大型企業而言,整理數位元資料工程浩大;即使是個人,要妥善保存PC普及之後的資料就有極大困難,例如最早期的各式儲存媒體如軟碟、記憶卡、光碟、甚至磁帶、卡片,幾乎就無法使用同一台PC播放,還有使用最廣的硬碟。
不只是格式難以通用,數位資料的問題還包括保存的妥善性,以目前較常見的備份用媒體光碟為例,若沒有妥善改藏,大多數光碟會在5年左右就無法讀取,它與傳統媒體最大差別在於,傳統媒體會慢慢損失資料,就像照片褪色一樣;數位媒體卻會在一瞬間消失,例如光碟若有嚴重刮痕,資料立刻無法讀取。
有許多人保存傳統的相片底片多年,以便後代子孫能回顧家庭的回憶或歷史事件。若原始的相片遺失或損壞,還能用保存的底片重新沖洗。底片可以保存很久,同樣的,也請將您的數位相片做相同的處理。與傳統相片材質不同的是數位相片的品質並不會隨著時間而降低,但是您還是必須小心地保存檔案。數位儲存裝置是有時間限制的﹔時間一久還是會損毀。
請勿將您全部的相片保存在電腦的硬碟中。雖然硬碟損毀的狀況並不常發生,但若真的發生了,裡面的資料通常救不回來。此外,將原始檔案覆蓋也是可能發生的意外,所以請定期的備份資料。
■彩色醋酸鹽影片的貯存溫度越低溫越有利:每降低 6℃ 將使資料的壽命延長一倍。磁帶不可存放在遊離磁場附近。影片及磁帶存放在無酸性密封袋裡有助保存。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膠片-part3
我們從外往內看。最外面那條藍色的線是SDDS聲軌,上面佈滿麻點一樣的資料碼。SDDS全名叫Sony Dynamic DigitalSound,就是“SONY動態數位音響”,是由SONY開發的電影音響系統。它由8個聲道組成,分別是中置、中間偏右、中間偏左,左, 右、左環繞、右環繞,重低音。比普通的6聲道多2個偏左、偏右聲道,這對於銀幕很大的影院是非常受用的。
往裡一個,在齒孔間的膠片部分,也是麻點一樣的資料碼,這是杜比 數字音響聲軌(Dolby Digital)。杜比數字有另外一個名字叫AC-3,聽說過吧。杜比數字有6聲道,也就是常說的5 1聲道(因為重低音聲道的頻響範圍為10-2KHz,只占音訊範圍20KHz的10%,遂被認為只算10%個聲道,也就是0.1個)。6聲道分別是中置、 左、右,左環繞、右環繞、重低音。
再往裡的波形狀的就是模擬聲道,那2條就是左右聲道的身歷聲。電影剛有聲音的時候,只有1條聲軌,單聲道,後來有了身歷聲又加了1條聲軌。再後來,數位音 響出現了,又不能取消類比聲軌(不是每家電影院都能放數位音響),只好利用邊角的位置印數據碼。再往裡看,是1條很細的虛線,有點像莫斯電報碼,這條是 DTS的時間碼。DTS是90年代末才應用到電影中的新技術。
利用剩下的一丁點小縫印一條“時間碼”,然後隨電影拷貝附帶一張資料光碟。放映電影的時候,放映機讀時間碼,DTS機就播放光碟,時間碼就是讓畫面和聲音同步的。DTS也是6聲道,跟杜比數字一樣。
電影膠片上雖然印了4種音響,但放映的時候,電影院只會使用其中一種,不同的電影院使用的音響系統有可能不一樣。能放映杜比聲軌的電影院最多,其次是SDDS和DTS,當然,有些影院還是繼續放模擬聲軌。
當今的電影後期剪輯和製作已經沒有膠片的事了,全部實現了數位化,就是全部在電腦上作業,跟你玩DV剪輯差不多一回事。但是,截止到2008年,全世界範 圍內,95%以上的電影院仍使用電影膠片放映電影,98%的院線影片仍使用膠片進行拍攝。雖然現在滿街都是數碼,而且“數字電影”也倍受媒體追捧,但膠片 仍是電影拍攝和發行的主要載體。
電影市場與消費者主導的照相機,攝像機市場不同。電影業界裡數碼取代膠片,並不由“方便與否”或者“耗材成本”決定,它更多的涉及電影產業鏈裡製片商、設備廠商、後期廠商,發行商,電影院等多方生意人的利益,形勢發展並不由觀眾說了算。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到了2006年柯達仍投鉅資在北京建設全新的電影膠片洗印廠,而Panavision(潘那維申)在2007年推出新款數位攝影機的同時,仍繼續推出新款膠片攝影機。
膠片-part2
這兩部電影,對比一下它們的電影膠片和放映畫面,上面那個的膠片畫面跟放映畫面是一樣的;而下面這個,膠片上的畫面比放映畫面窄小。這就是當今兩種主要的 寬銀幕電影,上面那種就是傳說中的“遮幅寬銀幕”(Flat Widescreen),也有人稱為“標準寬銀幕”:下面那種就是傳說中的“變形寬銀幕”。
觀察一下這兩種膠片。“遮幅寬銀幕”的膠片畫面跟放映畫面一致,但幀畫幅中有很多地方沒能用上。“變形寬銀幕”倒是把畫幅用得挺足,可就是畫面是壓扁的。
這3種電影在銀幕上的高度是一樣的,但寬度卻不同。為了定義這種差異,一個重要概念被引入,那就是“寬高比”(也稱橫縱比)。所謂寬高比,就是寬度與高度 的比值。假設高度是1,寬度是X,那麼寬高比就等於X:1。這樣,這3種畫面就分別是,1.37:1,1.85_1,2.35:1。
我們可以簡稱它們為:1.37畫面或者1.85電影,2.35電影。總之這些數字就代表這些電影在銀幕上的畫面,記住,定義電影畫面寬高比是以它最終在銀幕上的樣子來定義,而不是以它在電影膠片上的樣子。如果結合它們在膠片上的樣子,我們就可以說:
1.37=方形銀幕,1.85=遮幅寬銀幕(標準寬銀幕),2.35=變形寬銀幕;1.37的電影已經退出江湖多年,不再有人拍這種方形的畫面。我們今天 在電影院裡看到的電影要麼是2.35,要麼就是1.85。而其中大約 70%是2.35的電影。發行1.85還是2.35的拷貝,沒有必然的規律,電影院也都能放。如果硬要說的話,可能一些比較文藝或者自認為文藝的電影喜歡 發行1.85,比如去年的《色戒》、《美國黑幫》都只發行了1.85的攜貝,而好萊塢大部分電影都發行2.35拷貝。
有時候你可能會看到寬高比1.78,2.40,2.39……之類的數字。其實,1.85=1.78:2.35=2.39=2.40,這個 “=”是因為它們是一樣的東西,只是各家表述不同,而視覺效果是一樣的。我們如今看到的電影畫面就只有兩個,1.85和2.35。
膠片-part1
這些膠片是按照寬度來命名的。除了MAX,其他膠片都是豎著放映。除了35mm的“普通電影”外,現在市面上能見到的還有IMAX電影。這種電影是用 70mm膠片橫著放映的。從上頁圖中可以看出,IMAX的畫幅比35ram電影的畫幅大好幾倍(與6×6的120相機畫幅差不多)。而IMAX的影院也是 超大,標準IMAX的是22m×16m。
IMAX可以說是目前電影市場中,最極致視覺和聽覺的享受。好萊塢每年大約有10部左右的電影會發行IMAX版本。由於lMAX發行量不大,因此lMAX 影院也就比較少。圖中另外一種70mm膠片跟35mm膠片一樣是豎著放映的。這種70mm電影是在60年代發展起來的電影類型,但現在已經完全退出電影市 場。除了一些特殊用途,現在幾乎沒有人玩這種膠片了。
16mm膠片一直還活躍在電影製作領域。特別是許多電視廣告和電視節目的前期會用16mm拍攝,但在電影院已經很少用16mm拷貝放映。
這些膠片準確地說都叫“電影放映拷貝”。就是說,這些膠片是專門給放映機放映用的。最常見的35mm電影,每秒走24幀畫面(1幀就是1張) 每幀畫面被投影2次或者3次。於是,在銀幕上每秒就有48幀或者72幀畫面。這樣做是為了讓畫面不產生“閃爍”的感覺,看起來更流暢。
35mm膠片地球人都見過,我們用的135膠捲就是35mm膠片。只是電影用的35mm膠片上的感光材料跟135膠捲不同而已。電影前期拍攝用的35mm膠片跟“放映拷貝”也是一樣的,區別也在感光材料上。
下圖是一個35mm電影放映拷貝的幀畫面,每幀的大小是20.9mm×17.5mm基本上算方形,占大約4個齒孔。旁邊藍色的就是聲軌的位置。這個尺寸是 行業標準,全世界通用,很早以前就確定了,並一直沒有改變過。不改變的原因很簡單,電影院不但要放新電影也要能放老電影,如果電影膠片跟家用電器一樣,今 天用錄影帶明天換DVD後天又改藍光,電影院老闆光換投影設備就虧死了!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笑話一篇
Part 1 ~ 網友見面 ~
男女網友在網路上相談甚歡,於是決定相約見面。
男生開車到約定的地點,上車的女生讓他驚為天人。於是他便使出混身解數,談笑風生,表現得風流倜儻,希望能博得美人傾心。
不知不覺開車來到偏僻無人的郊區,男生停下車,並深情款款地注視著女生。女生面色微紅,眼波流轉,顯得嬌羞無比。
期待以久的愛情,眼看終於來了。男生握住女生柔若無骨的小手,滿腔的熱血沸騰,眼看就要氾濫成災。女生嘆了口氣,臉上浮現了一絲猶豫,彷彿有難以啟齒的心事。
楚楚動人的模樣,讓男生不禁又愛又憐,心想,即使她想要天上的星星,他都願意效勞。終於,女生開口了:「我要先說清楚:其實我是援交妹,行情一次五千,只收現金,給錢才辦事。
不過,看你人長的滿帥的,是我喜歡的型,打折算你三千啦!」眼看男生久久不能言語 ...女生說道:「算了,別再浪費時間了,不做的話就送我回去吧!」
終於,男生開口了:「那我也要事先聲明:我是出租汽車加上司機,坐我的車都要付錢,只收現金,給錢才開車。這次優待只收三千元,不坐的話,就下車吧!」
比誰狠
Part 2 ~ 心理測試 ~
一位男子在一家 Pub 看上了個女孩,便上前去搭訕。
男子:小姐,我能請妳喝杯酒嗎 ?!女孩:什麼!上賓館!( 女孩出乎意料的尖叫 )這時店內所有的客人紛紛轉頭過來看著那個男子。
當下男子立刻面紅耳赤的解釋:小姐,我想妳是誤會了,我只是想請妳喝杯酒罷了!
女孩:啊~!汽車旅館?( 女孩還是尖叫著 )男子覺得很羞愧而臉紅的走到角落,納悶的喝著酒,過了一會兒...
女孩走過來:先生對不起,我是心理系的學生,我只是在測試一個男人在那種情況下的反應是什麼!
男子:什麼啊 ~~~!要五千喔 ~~~!此時店內所有的客人立刻轉頭過來看著那個女孩 …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MOVIE] Coco Before Chanel

★法國人氣女星奧黛莉朵杜最新力作
★時尚界不朽傳奇Coco Chanel真實故事躍上大銀幕
一位在孤兒院長大的小女孩。
一位在小酒館駐唱的女歌手。
一位才剛入行的女裁縫。
一位過瘦但是幸運的交際花。
一位墬入情網的女人。
一位身處在保守年代的改革者。
這就是香奈兒創辦人Coco Chanel。


official website : http://wwws.warnerbros.fr/cocoavantchanel/
THE KING OF POP - Michael Jackson

Michael Jackson於2009年6月25日美國時間週四下午2點26分去世他一生傳奇的歷史畫下了句點~
Michael Jackson所創造的成就與紀錄幾乎已無人能打破了…成就與影響力可能更勝貓王其中他的音樂專輯Thriller《戰慄》至2005年為止就銷售6000萬張以上,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銷售量最多的音樂唱片,要再次超越這個紀錄機率幾乎是0%

Michael Jackson出道時,是杰克遜五兄弟演唱組的主唱。他11歲的時候,演唱組的單曲登上排行榜榜首。

Michael Jackson最著名的單曲Thriller震動無數歌迷。

1980年代,Michael Jackson搬進夢幻島庄園,寵物猩猩成為他最著名的伴侶。

1987年,Michael Jackson開始首次環球巡演,轟動一時。

1994年,Michael Jackson與貓王之女Lisa Marie Presley成婚,這段婚姻持續兩年。

1997年,Michael Jackson與護士Debbie Rowe結婚,生下長子Prince Michael。兩年后兩人離婚。

2001年,Michael Jackson在紐約與布蘭妮同台演出。

2006年,Michael Jackson重返舞台,與眾多歌星聯手演唱《天下一家》。

去年8月,Michael Jackson在洛杉磯度過了50歲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