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膠片的儲存

儲存環境的溫溼度控制、庫房空氣流通與過濾、污染源的控制以及對於資料進行適當的檢測以瞭解並監控其典藏狀況等,均是預防性保存的重要項目。基本上,愈是低溫的環境,對於視聽類檔案的儲存壽命越有正面的影響,這個基本的原則是受到共同認定的。一般而言,儲存空間溫度每降6℃,保存壽命可增加一倍。至於到底要訂定多低的儲存溫度,基本上與成本效益有關。

一般的彩色影片作中長期儲存,也需要低於5℃餘的極低溼恆溫儲藏環境,至於需要真正作永久檔儲存的彩色影片,最好採用低達-20℃的恆溫冷凍儲藏環境。由於彩色照片與彩色電影片等檔案應該採用冷凍儲存,因此在典藏庫房之外,另外應該設有溫、溼度緩衝之回溫室。

數位檔案保存難度超乎想像

PC的普及除了帶給人類便利生活之外,也創造許多以數位格式存在的資料,包括電子郵件、各類檔、數位圖像等,但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套方式能夠妥善、完整保存值得留下的資料;例如數位相機已成為攝影主流,但其所拍攝的圖檔,有半數以上都只存在某顆硬碟當中,從來沒有拍攝者以外的人見過。

美國國會圖書館在過去幾年中花費龐大人力及金錢,希望整理出一套能夠將數位資料分門別類保存的管理系統,迄今仍未理出頭緒。因為軟硬體不斷進步,目前的主流格式可能很快被淘汰,以何種軟體格式或硬體設備儲存數位化資料就是項難解的問題。

先不論對於國家級的機構及大型企業而言,整理數位元資料工程浩大;即使是個人,要妥善保存PC普及之後的資料就有極大困難,例如最早期的各式儲存媒體如軟碟、記憶卡、光碟、甚至磁帶、卡片,幾乎就無法使用同一台PC播放,還有使用最廣的硬碟。

不只是格式難以通用,數位資料的問題還包括保存的妥善性,以目前較常見的備份用媒體光碟為例,若沒有妥善改藏,大多數光碟會在5年左右就無法讀取,它與傳統媒體最大差別在於,傳統媒體會慢慢損失資料,就像照片褪色一樣;數位媒體卻會在一瞬間消失,例如光碟若有嚴重刮痕,資料立刻無法讀取。

有許多人保存傳統的相片底片多年,以便後代子孫能回顧家庭的回憶或歷史事件。若原始的相片遺失或損壞,還能用保存的底片重新沖洗。底片可以保存很久,同樣的,也請將您的數位相片做相同的處理。與傳統相片材質不同的是數位相片的品質並不會隨著時間而降低,但是您還是必須小心地保存檔案。數位儲存裝置是有時間限制的﹔時間一久還是會損毀。

請勿將您全部的相片保存在電腦的硬碟中。雖然硬碟損毀的狀況並不常發生,但若真的發生了,裡面的資料通常救不回來。此外,將原始檔案覆蓋也是可能發生的意外,所以請定期的備份資料。


■彩色醋酸鹽影片的貯存溫度越低溫越有利:每降低 6℃ 將使資料的壽命延長一倍。磁帶不可存放在遊離磁場附近。影片及磁帶存放在無酸性密封袋裡有助保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